★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 开国将军
★冀热察挺进军十团政委
★平北军分区副政委兼热西支队政委
★第四野战军特种兵团政治部副主任
★北京军区副政委
吴涛,男,蒙古族,辽宁省沈阳市人。1912年5月14日(农历3月28)出生,大学毕业,法学学士。1928年秋参加革命活动,1935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9月入伍,少将军衔,行政7级,副大军区职,1983年11月在北京病逝。
创建丰滦密根据地的情形
开辟丰滦密。丰滦密在抗日战争时期属于平北。开辟平北根据地是从连接冀热察考虑的。冀热察地区的冀东和平西中间隔着平北,就连接不上,来往困难。高级干部要通过北平地下关系转,一般干部很难过往。1938年冀东暴动后,邓宋支队到平西来,路过平北密云,很费周折。所以,1939年冬,冀热察挺进军司令肖克提出“巩固平西、坚持冀东、开展平北”三位一体任务。
开创丰滦密的主要部队是十团。十团的前身是抗日先锋队和抗日联军,两支队伍在平西合并为华北人民抗日联军,简称“抗联”,1939年冬正式编为挺进军十团。
1940年4月10日左右,我和才山代表十团去军部接受开辟丰滦密的任务,是马辉之、伍晋南、张明远等领导同志和我们谈的话。伍晋南去过冀东,曾经过平北,比较熟悉情况,就在地图上指点着,让我们从秋场、大地、头道梁子进入密云。当时领导指示我们要首先开辟密云的南北石城、石磄路、赶河场、冯家峪地区,因这一带非常重要。
4月20日,我和才山率十团一部团直人员及三营从平西珠窝出发,向平北挺进。我们经昌平北山、延庆南山、四海等地区进入密云。途经四海时,我们与满州军三十五团相遇。三十五团连长以上军官全是日本人,武器装备是日本式,我们当时四面被围,没办法和他们打了一仗。其实,三十五团我们还有些内线联系。
当时的丰滦密,属于三个伪政权的结合部:关内有汪精卫、齐燮元的伪政权;长城外是伪满州国统治着;西北部是伪蒙疆政权。这几个政权之间有矛盾,军事上不统一,一般不联合。我们就利用敌人之间的矛盾展开活动。在平北地区,昌延有钟辉琨同志带100多人开展活动;苏梅同志也带去一个排,组织武工队,发展了100多人,工作9个多月,主要是试探地形,有一定的工作基础。当时他们已接近怀柔、密云了,但离冀东还很远。密云、怀柔、丰宁、顺义还没有开辟,只是邓宋支队去冀东和冀东暴动后队伍西撤经过密云,对密云地区有点影响。
我们进入密云后,首先在水川、小梁、化石峪落脚,在南北石城、马营、石磄路、赶河厂、西湾子、石泡沟、冯家峪这一带活动,并抽调司令部的部分股长、政治处干事、团部参谋等几十人,分成7、8个组,分散到康各庄、白道峪、尖岩、化石峪、王庄子、水堡子、南北石城一带做地方群众工作,有的组还配备了武装战士。部队则以这些地方为基地进行活动。
安排好以后,我带部队返回昌平、延庆,迎接白乙化和十团团部,留在当地的人负责搜集情报,联系群众,发动群众,向外扩展。这些,是4月底、5月初所做的工作。
宣传政策、发动群众。5月,十团全部进入丰滦密。根据“依托山地、面向平原”的方针,我们抓住战机,打了敌人的一些据点和车站。车站兵力少,警戒不严,打车站最便宜。怀柔北山、琉璃庙子两据点在东西交通要道上,我们打下来了。当时打据点是只打不占,得了一些枪,做做当地群众工作就转移了。
我们每到一个地方,就召开一个群众大会,向群众宣传我党的抗日政策,很快就把群众发动起来了。群众看我们是打日本队伍,情绪非常高涨,康各庄的群众用汽车给我们送粮食。部队的军装、鞋袜都是群众做的,军装布是天津白五幅,用“山茶”、“老鸹眼”的根做染料,先染成灰的,后染成绿的。染好以后,群众把分到的布藏起来,白天藏,晚上做,1000多套军装很快就做完了。密云老百姓做给部队的军袜都是用白洋布,还纳着花袜底,又好看,又好穿,比哪儿做得都好。群众的支持,使我们受到了很大鼓舞。
党政建设。我们派出的工作队的主要任务是发动群众建党建政,动员群众支援军队。我们把丰滦密划了几个区域,工作队按区派,某某负责一区,某某负责二区。成立县政府后,才任命区长和区委书记。
成立丰滦密联合县政府是1940年6月份。王森是第一任县长,党务工作由马力负责。当时没成立县委,只有丰滦密工委(即工作委员会,相当于现代的筹备委员会)。平北也没有地委,全面工作由苏梅、钟辉琨和我负责。后来段苏权接替了苏梅的工作。
建党较早的是一区。那时各区工作队同志开展工作,选拔抗日积极分子办训练班,各自发展党员。7月份左右,县里办了1期训练班,几十名(不到一百)学员,由部队掩护着,在王庄子、水堡子开展游击式的学习,时间有2个月。训练班主要是培养区村干部,发展党员学习期间,白乙化同志经常讲话,毕业时还有一个题词。
后来,建丰滦密县委时,黄叶为县委书记。黄叶是抗战前的老党员,当过华北联大的教员,“一二•九”被捕过。丰滦密是中心县委,还有个滦昌怀工委,滦昌怀办事处的地点在大水峪、峪口、九渡河一带。丰滦密成立时有7个区,后来发展到11个。
丰滦密联合县县长,第一任是王森,王森年纪大了,行走不便,调回专署。沈爽(又叫白涤非)接任,第三任县长是倪蔚庭。
艰苦的斗争。在密云站住脚后,我们又向热河发展,从古北口以西的长城线上越过,奔五道营子,虎什哈,向丰宁大阁方向发展。当时,开展游击活动很艰苦,敌人实行“三光”政策,经常烧我们的房屋。开始我们找当地木匠修房,后来我们自己买些锛、凿、锯,房子被烧了,就学着盖。从山上砍来树,窗户用木条钉,糊上纸,墙有洞,用泥堵上,门口挂着自己编的草帘。日本鬼子白天烧了房,晚上又成了一片好端端的村庄,群众可高兴啦。敌人见此,采取“盖就烧,再盖再烧”的对策,我们则“烧了盖,再烧再盖”。敌人气急败坏,索性连墙框都给推倒,没办法,我们就住帐篷、住山洞。大雪天冷得很,我们把梯田挖成“炕”,即选一处坝阶拆了,往里挖一条沟,沟面上盖上石板抹上一层泥,烧干,上边支上帐篷,照样暖和。走的时候,拆了帐篷,把地伪装好,敌人来了也看不出来,敌人走了我们还住。开始修房我们是动员地主家献闲房门窗,后来山里建立了交通站,专管过往干部的吃住和转移公粮,有时我们把木条等盖房材料存在交通站。最艰苦的时候是1941年冬天,在小化岭,我们就住在谷草堆里,三个人一个小窝铺,冷极了。
我们在丰滦密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往冀东送干部。丰滦密、滦昌怀,敌人据点非常多,敌人挖了一条大沟,沿沟五里一个炮楼。我们过沟时,先派人警戒,其余的填沟过去,有时也先派人包围炮楼,敌人发现了,就打他一下,甚至警告伪军:“我们要过沟,老实点。”有点良心的伪军也就不打了。送干部是个硬任务,干部中男女都有,还有马匹,他们从后方来,不知道前方情形,也就缺乏战斗行军等经验,送起来比较难。
关于“丰滦密总结”及划归冀东经过。1942年,我党内强调“加强党的领导,调节各组织关系”,在县以上,地委、分区、区党委都强调“一元化”,实行统一领导。当时我是十团政委,兼县委书记。县委召开全体党员会,贯彻上级指示,会上讲了《丰滦密四二年工作总结》。《总结》是马力、胡毅起草的,我看过,谁讲的记不清了。
1942年春,在密云县南石城头道楼长城上合影,前排右为吴涛。
1943年,丰滦密划归冀东,马力调到河东,我离开十团到军分区,王亢还在十团。归冀东时丰滦密游击支队队长师军、政委王波。丰滦密为什么划归冀东呢?潮白河是冀东与平北的结合部,丰滦密是这个结合部的主要部分,让冀东把这个结合部拿去,与后方联系会更紧密。潮白河、平古路、一路两河很重要,敌人“扫荡”时期,连到一起很方便,丰滦密和滦昌怀紧连着,打仗又不分界限,有利于开辟热河、滦平、丰宁。丰滦密划归冀东后,密云仍分属两个县:丰滦密和承兴密。1945年,成立热西地分委,同时成立热西支队,我任分委书记。这时,丰滦密又划归平北。
关于白乙化。我和白乙化同学6年,而且是一个班。白乙化潜力非常之大。“九•一八”事变后,从大学到热河一带搞了一年半义勇军。那时搞义勇军大学里不休学,不降级。
白乙化很能作诗。我们同学王仲华牺牲时,白乙化写了副挽联,上联记不清了,下联是“自古英雄少白头”。还有一次,我们在赶河场对面山上一座庙里避雨,白乙化作诗一首:“古刹映清流,松涛动戎愁,原无极乐国,今古为诛仇。闲话兴亡事,安得世外游,燕山狂胡虏,壮士志增羞!”
白乙化牺牲是阴历年,正月初。十团在河北边集中,团部驻在赶河场。敌人从许戏子、二道河一带下来的,他们不知道我们住在这儿。仗打起来后,敌人特等射手射中了白乙化,一下子打在头部,牺牲了。这次战斗后,满洲军中有一个庞参谋,表现较好,没几个月,我们就吸收了他,训练后当了我军的参谋,此人在战斗中牺牲了。
白乙化牺牲后,立过一块碑,我和王亢主持的。追悼会是在4月份开的,不是3月份,天已经暖和了。当时参加会的有1000多人,有和尚诵经,我们家乡叫做道场,还有送祭品的。会议地址在北石城。
我那篇《乙化传略》是为这次追悼会发的小册子写的,写的时间为2、3月份。
丰滦密地区的斗争牺牲了很多同志,秦晓光在张家坟扇子山牺牲;沈爽原是县敌工部长,后当县长,在臭水坑牺牲;王波,绰号高尔基,能写文章,牺牲了;李凡、樊凌玺也牺牲了。
十团1943年离开丰滦密,在滦昌怀活动,后来又到龙延怀,归属晋察冀野战军第八旅,后改成一四三师;后主要在东北活动,编入四野;东北解放后改为炮兵(火箭炮)入朝作战,回国后在抚顺分编为五十五军、五十六军。以十团连营为基础编了很多团,其中基础较多的团在江苏无锡梅园。
(根据吴涛同志1981年的谈话记录整理成文)
吴涛同志书于1980年
吴涛同志抗战诗选
十三陵 转 移
一九四五年秋 一九七八年九月一日
依然松柏青,冲天晓日红, 落日照征途,
高歌战马背,直上十三陵。 转移行苍暮。
军食午未炊,
四海冶 饥肠鸣辘辘。
一九四六年春 百里半九十,
老岭盘道狭,满山放桃花, 山村鹊归树。
汗汲战马背,北望是故家。 夜袭白马关,
朝发石磄路。
返东北 奋起挥干戈,
一九四六年四月 誓死歼倭奴。
家逾十年别,人经百战归, (1978年回忆平北抗战)
烽烟犹未熄,不能解征衣。
纪念白乙化暨战死平北诸烈士
吴 涛
1963年12月9日
绥西共起先锋队,平北同征燕山碎。
战旗鲜明为解放,直捣黄龙志坚最。
冬迈黄河风雪暖,春踏长城江山媚。
抗战烽火燎原起,厮杀倭寇如狂醉。
破晓杀敌古北口,黄昏又战青龙背。
大队蹑脚夜入营,鬼子汉奸贪酣睡。
刃卷力竭恨未消,那抵“三光”滔天罪。
燕山兄弟喜白龙,白河两岸旌旗会。
峥嵘乙化雄胆略,艰险当前不后退。
雷厉风行似闪电,坚定顽强智聪慧。
敌后艰危共甘苦,饮冰吞雪眠无被。
斗争谁敢谈生死,前赴后继不洒泪。
注:为纪念1935年12月9日北平爆发的抗日爱国学生运动28周年而作。
吴 涛同志履历
1918年至1923年 奉天(辽宁)省沈阳市施家寨村国民小学学生
1923年至1925年 奉天省沈阳市古城子小学高小学生
1925年至1928年 奉天省立第一中学学生
1928年秋 高中期间,在沈阳参加拒日临江设领(拒绝日本在奉天省临江县设立领事馆)的反日爱国革命活动
1929年9月至1931年7月 北平中国大学大学部法预科第十三班学生
1931年9月至1935年7月 北平中国大学法科政治学系第十三班学生、获法学学士
(在校期间积极参加中共地下党领导的抗日救亡学生运动)
1935年10月 在北平中国大学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学生运动,参加了北平“一二•九”“一二•一六”抗日爱国学生运动
1936年3月至1937年9月 绥远省西部东北义勇军垦区从事党的秘密工作,任中共北方局绥西特委垦区党工委组织部长、宣传部长
1937年9月至1938年7月 响应党中央号召在垦区组织暴动成立抗日先锋队入伍,任中队长、党总支委员
先锋队进至晋西北地区受山西省委和八路军一二〇师领导,扩编为抗日先锋总队)
1938年8月至1939年3月 抗日先锋总队参谋长、组织科长
(进至雁北地区受三五九旅领导在旅政治部组织科工作期间随王恩茂主任到七一七团见习检查部队政治工作)
1939年3月至1939年12月 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冀热察挺进军华北人民抗日联军政治部副主任(由白乙化率抗日先锋总队与李运昌冀东抗日联军整编而成)
1940年1月至1941年2月 晋察冀军区冀热察挺进军第十团政治处主任
1941年2月至1942年1月 晋察冀军区冀热察挺进军第十团政治委员
1941年11月至1943年3月 中共晋察冀边区冀热察平北地分委丰(宁)滦(平)密(云)联合县委兼任书记
1942年1月至1943年3月 晋察冀军区步兵第十团政治委员
(1942年2月1日撤销冀热察挺进军)
1943年3月至1943年5月 晋察冀军区第十二军分区(平北)政治部副主任
1943年5月至1944年1月 晋察冀军区平北支队政治部副主任
(第十二军分区改为平北支队)
1944年1月至1944年7月 晋察冀军区平北支队政治部主任
1944年7月至1945年3月 晋察冀军区冀察军区第十二军分区(平北)政治部主任
(成立冀察军区,平北支队恢复为第十二军分区)
1945年3月至1945年10月 晋察冀军区冀察军区第十二军分区(平北)副政治委员
中共晋察冀边区平北地委热西地分委兼任书记
晋察冀军区冀察军区热西支队兼任政治委员
1945年10月至1946年3月 晋察冀军区第一野战军第八旅政治委员
1946年4月至1946年6月 奉调至中共中央东北局,赴哈尔滨
1946年6月至1946年9月 东北民主联军佳木斯卫戍司令部政治委员
1946年9月至1947年8月 东北民主联军合江军区第三军分区(富锦)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
1947年8月至1948年1月 东北民主联军炮兵司令部政治部副主任
1948年1月至1948年8月 东北野战军炮兵司令部政治部副主任
1948年8月至1949年1月 东北野战军炮兵纵队政治部主任
1949年1月至1949年3月 东北野战军特种兵团政治部副主任
1949年3月至1950年5月 第四野战军特种兵团政治部副主任
1949年7 第四野战军特种兵团青年干部学校(武汉)兼任校长
1950年5月至1951年2月 第四野战军炮兵政治部主任
1951年2月至1955年9月 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直属政治部主任
(由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任命)
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直属机关党委副书记
1955年9月至1959年2月 总参谋部政治部主任、总参党委副书记,总政治部党委员
1959年2月至1967年4月 内蒙古军区副政治委员、党委副书记
1967年4月至1972年5月 内蒙古军区政治委员、党委书记
1972年5月至1978年3月 北京军区副政治委员兼内蒙古军区第一政治委员、党委书记
1983年11月 在北京病逝
1950年10月 松江省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委员
(由政务院总理周恩来任命)
1954年7月 当选为北京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56年12月 当选为北京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市政府委员
1958年6月 当选为北京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市政府委员
1975年1月 当选为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59年 中共中央华北局委员
1963年4月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
1971年5月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
1955年9月 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监察委员会委员
(由13人组成,后增至15人)
1969年4月 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1973年8月 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1977年8月 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平北军分区副政委吴涛在赤城县大海陀南碾沟驻地
抗日战争时期,参加了反击日伪对晋西北、雁北地区大举围攻的战斗,以及保卫晋察冀军区平西根据地、反日寇十路围攻、开辟永定河北及扩大房(山)涞(水)涿(县)地区等战斗,创建平北丰(宁)滦(平)密(云)抗日根据地,参加了百团大战、1945年收复张家口等战役战斗;解放战争时期,参加了密云古北口保卫战、东北战场剿匪,以及1947年夏季、秋季、冬季攻势、彰武战役和1948年3月四平攻坚战、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等,1949年3月随第四野战军特种兵团南下“解放全中国”;建国后,随第四野战军特种兵团回师东北,开垦北大荒。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2005年12月,夫人耿真同志书写吴涛同志诗作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