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力生
★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 大校
★平北军分区政治部民运科长
★解放军四十八军一四三师四二七团政委
★总政治部政治工作研究处副处长
★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第一任政委
刘力生(1915-1998),河北蓟县人。平北军分区政治部民运科长。
1938年参加革命,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河北蓟县抗日游击队十六总队情报主任,平北军分区十团二营教导员,军分区政治部民运科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冀热察军区独二师补充团政治委员,四十八军一四三师四二七团政治委员。建国后任江西、赣南剿匪指挥所副政委,总政治部政治工作研究处副处长,八一电影制片厂第一任政委。刘力生对中国古典诗有很深的造诣,一生戎马倥偬,吟诵不辍,著有诗集《烽火沧桑》,用诗篇真实记录下十余年的血火征程,风云岁月,在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年代里,以英勇豪迈的英雄气概和强烈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鼓舞士气,驰骋沙场。
爱国青年思救国
刘力生,原名刘天游,1937年毕业于北平市立第五中学,后回家乡从事教育工作。国难当头,山河破碎,作为一个有志向的爱国青年,他写下:
寇衅沈阳,虏尘东省,警报惊传,敌忾同仇。长城战役,铁蹄踏蓟水燕山;卢沟炮声,烽火遍尧疆禹域。大陆欲沉,志士请报国之缨;长夜难明,北斗指救亡之路。
日寇铁蹄越长城犯冀东,家乡危难,思绪忧虑:
长城未阻铁蹄狂,纵目家乡非故乡,
大地无言天不语,黄尘滚滚压渔阳。
烽火神州白日寒,何人巨手挽狂澜?
河山破碎头颅在,羞说胸中一寸丹。
当时蓟县朱华山庄小学教师王崇实表兄是共产党员,刘力生聆听他密谈西北地区形势,中共救国主张,“山村一夕话,豁然心下明。四顾茫茫夜,望见北斗星”,开始参加抗日救亡工作,秘密开展抗日宣传活动。
投笔从戎壮志酬
1938年中共河北省委在日寇统治严密的冀东地区发动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抗日民族大起义--冀东暴动,抗日烽火遍及21县。刘力生投笔从戎,参加到冀东人民武装抗日大暴动中:“崛起庄农并矿工,红旗指处聚英雄”,“原来田野庄稼汉,便是兴邦救国人”。
6月马伸桥起义后,敌伪密探包围朱华山庄,搜捕刘力生。他冒雨夜奔赵各庄西山农民刘宝泉家。
一天风雨走西山,摸索农家暗扣关,
松火烘衣不眠夜,纵谈救国挽狂澜。
早拼肝胆献神州,投笔今朝壮志酬,
大步军门会豪杰,夜营谈笑看吴钩。
自此书生意气,投笔从戎,正式参加抗日联军第十六总队任情报主任。抗联十六总队英勇善战,纪律严明,是西部暴动队伍的一面旗帜,配合八路军四纵攻克了蓟县县城。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冀东暴动之后,抗日联军进入平西开辟抗日战场,1939年初,抗联与绥西抗日先锋总队会师,合编为华北人民抗日联军。后按八路军总部整编为八路军挺进军晋察冀军区十团。刘力生写下豪迈诗句:
平西劲旅 冀东健儿,绥西志士,两路战旗,一支劲旅。永定河边,金戈铁马;百花山下,虎跃鹰扬。
冀东抗日联军绥西抗日先锋总队会师合编
铁蹄东省悲同胞,炮火直逼卢沟桥。
怒吼神州四万万,生死千钧争一毫。
燕山脚下杀声起,黄河套里战鼓敲。
两路会师根据地,东临北平城之郊。
旗号联军编劲旅,抗日兵威冲云霄。
中大四友聚战地,斗争今昔经风涛。
仲华王君病逝早,朱氏其文脱战袍。
一军指挥白乙化,吴涛王亢皆英豪。
山南锄奸清肘腋,院上练兵腾龙蛟。
永定河,水滔滔,百花山,风萧萧。
澄清何时烟尘消!
1939年6月,刚刚合编的抗日联军奋勇迎战日军正规部队大岛大队。在白乙化司令员指挥下,部队以刺刀枪托手榴弹肉搏战,将日军打得大败而逃。沿河城这一战,迎击正规敌军一战碎敌,为巩固平西根据地立了大功,也为部队此后整编十团,成为一支英勇顽强、能攻善守的英雄部队打下良好基础。刘力生以诗为录:
一
崛起绥西与冀东,沿河城外奋雄风,
铁拳怒击骄狂虏,暴动新编第一功。
二
正在山头了望间,猛见山下烧房烟,
断喝丑虏尔大胆!迅雷烈风扑下山。
三
不辨枪声喊杀声,硝烟弥漫人纵横,
一时烟消枪不响,脚下陈尸侵略兵。
四
一日三冲斗虏酣,丑奴片甲不容还,
健儿热血知多少,英烈千秋鲁笑天。
*一大队二中队,一日之内,三次冲锋。副中队长鲁笑天战功最著,不幸壮烈牺牲。
五
杀人放火强盗狂,血债立时血来偿,
敌酋奥村在何处?万里魂飞难还乡。
*寇军中队长奥村在激战中被我击毙。
六
击碎狂倭百姓安,山村奔走喜相传,
天明买菜斋堂镇,抗日联军不要钱。
*沿河城一战碎敌,根据地人民欢呼,感谢共产党!感谢抗日联军!
平北抗战壮烈风
1940年春,平西根据地抗日联军正式编为晋察冀军区步兵第十团,隶属挺进军指挥。十团编成后受命挺进平北,转战于长城内外的崇山峻岭之间,创建丰滦密根据地。“燕山巍巍,白河滔滔,大旗猎猎,战马萧萧,冀热察之经营宏图大计;丰滦密之开辟强将精兵”。刘力生笔下记录十团奔赴塞上之雄风:
精兵挺进军,新编第十团。经营冀热察,斗争非等闲。
党委决议定,军部命令传。兵麾丰滦密,直指白马关。
三营四月进,开路先锋官。五月团主力,誓师拔营盘。
健儿掌中枪,骏马背上鞍。渡过永定河,告别百花山。
日沉山径黑,春迟夜风寒。不闻人语声,夜行军令严。
惟见人影动,脚步紧相连。星光照大步,团长走队前。
马蹄随人行,高山地平川。铁道南口近,平步何费难。
灯光望北平,古城必我还。北斗指道路,塞上开新天。
5月十团开进丰滦密,白乙化团长指挥主力一营夜过平绥线,在昌平沙塘沟村打退伪满洲军一个营的来犯,击毙其营长。诗云:
战罢沙塘沟,东进不稍息。途经南天门,脱手打遭遇。
攻取琉璃庙,顺路不费力。兵扼宝峪岭,敌叹撼山易。
夜袭大草坪,大小战皆利。马蹄踏虏尘,横扫丰滦密。
红旗白马关,谈笑生霹雳。鬼子缩龟壳,汉奸远逃避。
大旱望云霓,父老军前泣。白河涛有声,燕山凌空立。
长城万里迎,塞上新天地。
1940年7月,晋察冀军区平北军分区成立,带领军民英勇斗争,建立了平北抗日根据地,像一把钢刀插在敌人后方腹地。
在敌强我弱、极其艰难残酷的条件下,刘力生始终坚持必胜的信念,鼓舞战士,身先士卒,浴血奋战。在任十团二连指导员期间,所在连队因组织工作出色,战斗力强,被评为模范连队和模范党支部,他本人被评为模范指导员。1941年任十团二营教导员,1944年任平北军分区政治部民运科长,先后参加了公主坟战斗,沿河城之战,平西反十路围攻,平北清水、沙塘沟战斗,白道峪、鹿皮关反扫荡,平北解放崇礼、解放张家口,攻克新保安等战斗。
在长期激烈的战斗中,刘力生多次负伤,特别是平北沙塘沟之战,头部胸部五处被掷弹筒炸伤,伤势严重,昏迷不醒,经抢救才脱离危险。但由于受伤位置关系以及战地医疗条件所限,一些弹片未能取出,始终留在体内。刘力生幽默地说:留作纪念了!还有一次为了救助伤员,被日寇包围。他匍匐在庄稼地里,接近的时候几乎能看清敌人脸上表情。短兵相接生死时刻,他沉着冷静,一方面尽量隐蔽自己和伤员,同时做好和敌人同归于尽的准备。最后,终于带领伤员机智脱险。
在平北抗战敌我悬殊、极端艰苦的岁月里,“扑面雪如掌,钻衣风似铁”,刘力生以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在战斗的间隙中,辕门积句,马背成章,记战事,怀英烈,抒情志,这些军旅诗篇起到了独特的激励和鼓舞作用。
41年十团二营在怀柔大榛峪打了场遭遇战,胜利归来时刘力生风趣地吟诗:
大榛峪,打遭遇。兵展开,分两路。夺山头,抢先步。制高点,火力据。向前冲,无后顾。杀声震,鼠辈惧。掉头跑,如脱兔。日落山,起浓雾。追不及,由他去。
1943年平北军分区政治部宣传队教导队部分人员合影,站立第一排左二为刘力生
王亢团长指挥十团在白道峪伏击战歼日寇一个小队,驼骨梁打伏击战歼一个中队,都生动地记录在刘力生的笔下:
鬼子集合快,山村开路忙。狼狗牵在手,洋刀挎身旁。
赶路急如火,扑村冷不防。惊心空荡荡,可怕夜茫茫。
“什么的干活?集会的哪厢?”“太君”话未完,四面齐响枪。
原来“诓军计”,十团摆战场。鬼子上圈套,枪响一扫光。
汉奸没有到,巧计再商量。今夜打老虎,改日捉豺狼。
部队荒山夜营,漫天风雪寒冷刺骨,刘力生笔下的将士们依旧豪情满怀:
村舍烧光有荒山,风雪夜营天地宽,
茫茫四顾神州陆,傲雪凌风胆不寒。
残垣断壁战士家,不知头上积雪花,
君问伤员与病号,土窑山草更可夸。
雪花如毛风如刀,班排围坐歌如潮。
歌声才罢讨论课,冲破黎明是英豪。
部队补给困难,粮食匮乏,战士们勒紧腰带,刘力生乐观地以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精神鼓舞大家:
热气腾腾笑呵呵,战罢午餐在山坡,
要问今天吃什么,南瓜两个水两锅。
海陀山下开饭声,水煮南瓜瓦片盛,
一顿午餐一次课,雪山草地思长征。
铁马金戈大反攻
1945年,“延安令下如山动,铁马金戈大反攻”,平北部队誓师雕鹗堡,“兵锋直指张家口”,攻下张垣,解放崇礼,日克三关夜夺八寨,十团横扫平绥东线。
清水河边战鼓声,强攻反扑大交兵,
惊弓之鸟连宵遁,塞上红旗第一城。
宣化沙城一扫平,怀来延庆马前迎,
海陀捷报飞全境,壮士高歌下赤城。
抗战胜利了,“中华儿女争死生,多少头颅抛从容,鲜血夺来胜利日,神州永存壮烈风。”
平北军分区军政干部大会(1945年1月南碾沟), 站立第一排左四为刘力生
平北军分区军政干部大会(1945年1月南碾沟)-2
1945年底,刘力生任冀察军区独五旅(后独二师)宣传科长兼民运科长,47年任冀热察军区独二师补充团政委。1948年,平北老十团所在独二师升编为东北野战军十一纵队三十二师,十团番号为九十四团,刘力生任政治委员,后改称四十八军一四三师四二七团。
当年威名赫赫的十团升编野战部队,作为十团的老战士,今天的政委,他有感而发:
平北鹰扬旅,新编野战师。凯歌热西奏,羽檄冀东驰。
夜饮长城马,朝吟沧海诗。扬鞭看天际,山雨欲来时。
解放战争进入决战阶段,“大旗猎猎马萧萧,将士征尘满战袍”,刘力生先后参加了九里山、黄花城、延庆保卫战,独石口、隆化、昌黎攻击战,配合华北野战军钳制国民党军队对东北的增援。1948年9月辽沈战役,刘力生所在十一纵队九十四团参加了锦西塔山阻击战,配合主力部队顽强抗击敌人的进攻,守住长岭山阵地20昼夜:
万马云屯下锦州,塔山锁钥扼咽喉,
阵前四顾秋风过,辽海烟尘眼底收。
1948年底,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兵团100万大军包围了平津,准备解放北平。当时四十八军召开团以上干部大会,罗荣桓政委亲临讲话进行动员,刘力生带领将士们紧急备战。1949年1月21日,北平和平解放。
踏碎张垣万马尘,铁拳一击下天津。
重围久已逃无路,义举终于献九门。
箪食壶浆父老喜,红旗腰鼓古城春。
欢腾北国天南望,半壁江山两亿人。
1949年1月东北野战军一四三师团以上干部合影,第二排右一为刘力生
建国后,刘力生先后任江西赣南剿匪指挥所副政委、中南军区政治部秘书处副处长、总政治部政治工作研究处副处长。1958年,任八一电影制片厂第一任政委。作为首任政委,需要重建一整套政治工作的体系制度,要做大量的繁杂的具体工作,刘力生全身心地投入。他具有坚强的党性和良好的民主作风,经常深入基层,到片场到车间调查研究,工作作风扎实,为繁荣我军的电影事业做出了贡献。
刘力生(左一)在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现场视察工作
由于长期恶劣的战争环境和多次负伤,特别是腰部遗留的弹片使他经常无法直立,需配围特制的钢架,加之任八一电影制片厂政委期间,工作繁重,积劳成疾,刘力生晚年伤病缠身,较早就离开了工作岗位。病榻之上,他始终关心党和军队的建设与发展,关心国家大事,依然以诗言志,吟咏不辍,著有诗话《病榻诗》一部。
1982年金秋时节,刘力生参加赤城党史资料征集座谈会,重返当年浴血奋战的这块土地,感慨万千,献上组诗《赤城行》:
平北抗日根据地,赤城为其中心区。巍巍峰峦,海陀战斗之秋,滚滚波涛,白河风雨之夜。旧地重游,老兵喜归故里;往事共话,战友大会山城。感主人之盛情,河水奔腾;祝老区之前景,山花烂熳。
一
巍巍海陀山,滔滔白河水,山水笑相迎,战士还故里。
二
八年战斗山,八年战斗水,山是海陀亲,水是白河美。
三
山是当年山,水是昔日水,山村认旧居,战地寻故垒。
四
战友天各方,欢然聚一堂,握手先问岁,相看鬓发苍。
五
霜天风泱泱,神州征途长,战友互致意,晚节黄花香。
六
白河忆风雨,海陀话战斗,熔炉炼我辈,史笔励今后。
七
到会如到家,主人情意厚,塞上秋气高,我感春风透。
八
峰顶松荫烈士陵,八方战友拜英灵,
翻天覆地当年事,壮气千秋镇赤城。
九
多难神州争死生,头颅掷处泰山轻,
林涛怒吼秋风劲,犹作英豪战斗声。
十
归来方数日,战士又辞行。车路城边曲,松枝岭上青。
高山战友意,流水主人情。瞻望长征路,春风遍赤城。
1989年,平北抗日烈士纪念碑落成,追忆往昔,缅怀英烈,刘力生满怀豪情写下诗篇:
头颅怒掷泰山轻,风雨犹闻斗虏声,
永纪丰碑功不朽,海陀山下慰英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