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勋永驻·赖富

赖富


★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 开国大校

★工农红军的团侦察参谋

★八路军平北军分区骑兵支队长

★中国人民解放军首任特种战车师长

★北京军区装甲兵参谋长

  赖富(1916-1991),福建永定人。平北军分区骑兵支队长。

  赖富1935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为红三军团的团侦察参谋。抗战时期,他参加了平西抗日根据地的创建斗争。1942年转往平北,历任军分区司令部作战股长、支队长、团参谋长、四十团团长、骑兵支队长。1945年8月率部与苏蒙联军会师于张北,升任军分区副司令、司令。建国后,先后任三十二军副参谋长、战车二十六师师长、华北军区、北京军区装甲兵参谋长。1955年授大校军衔。

英勇善战的红军参谋

  赖富于1916年11月出生于福建省永定县虎岗乡乘下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2岁丧父,12岁丧母,幼小的赖富便饱受饥苦。为了谋生,他背井离乡独自到一铁匠铺当学徒。因其兄长于1929年至1931年间参加了闽西苏维埃政权,在红十二军当侦察连长。受哥哥的影响,赖富于1935年8月也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激战吴起镇。在红三军团,赖富先后任班长、排长、团侦察参谋等职。长征途中,赖富所在的红三军团四师十团,作为断后部队一路与国民党追兵恶战,掩护主力转移。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国民党两路骑兵也尾追而来,企图夹击初到陕北的红军,毛主席布下了伏击圈,决定给来敌以迎头痛击,赖富也参加了这次战斗。在吴起镇的战斗中,作为全团的尖刀连,三连的阵地在战斗的最前沿。一排和轻机枪排在村边构筑工事阻截敌人,赖富所在二排担任反冲锋任务。战斗从中午打响,一直持续到黄昏。敌骑兵在猛烈的炮火掩护下,向我阵地发起了凶猛的冲击,我军击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在惨烈的交织战中,一排和轻机枪排的指战员全部牺牲在阵地上。赖富的脚部也负了伤,但他仍坚持战斗不下火线。战至黄昏终于击溃来敌。此战,歼灭国民党军追兵1个团、击溃3个团,俘虏国民党官兵700人,缴获战马约1000匹。

  晚上,当赖富打开背包时,才发现军毯早已被打成了筛网。他心里一惊,赶紧摸背上,没有负伤。他心中暗自庆幸:“这敌人的子弹只打背包不打人啊!”没了军毯,晚上休息成了问题,这时指导员及时送来了新军毯,感动了赖富这个参加革命不久的苦孩子,让他深深的感受到革命大家庭的温暖。

  全歼“满天飞旅”。1936年2月,红军东渡黄河进入山西。与阻止红军东进的晋军独立第二旅周原健部,展开了一场阻截与反阻截的战斗。此军属闫锡山王牌之一,装备精良、行动迅疾,素有“满天飞”之称。红军将敌包围于中阳县关上村,敌人为了撕开突破口,向红十团阵地发起了猛攻。三连在敌强大的攻击下,被逼退至团指挥所附近,眼看红一军团政委聂荣臻的指挥所受到威胁。团长迅速组织兵力截击,但两次派通讯员传达命令,都牺牲在敌人的火力封锁线上。团侦察参谋赖富见状,立即向团长肖桂、政委杨勇请命前往。他把羊皮大衣翻穿,装成羊的样子,连滚带翻快速穿过敌封锁区,顺利地传达了团首长的命令,并和三连的连长、指导员一起各带一个排,互相掩护,轮番冲击,拼死把敌人堵在关南,为全歼劲敌“满天飞旅”立下了首功。

  1936年4月,入陕北红军大学学习,次年任红军大学教导师二团四连排长。

平北抗日根据地的主要战将

  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战全面暴发,8月我陕北红军改编为八路军,随即开赴华北敌后战场。

  开赴平西。是年9月,八路军总部决定由赖富等12人为主组建一个游击支队,深入到北平以西的斋堂、青白口一带,参与开辟平西敌后抗日根据地,并负责支持中共宛平中心县委的组建工作。总政治部宣传队长吴伟任支队长,随营学校的赖富任参谋长。出发前,朱德总司令在总部驻地南如村接见了支队的全体同志,向他们介绍了敌占区的情况,和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的意义,并以亲身经历告诉他们怎样打游击战等。

  到达平西后,他们一面积极宣传党的主张,动员发动群众抗日救国。一面组织抗日武装,开展游击战争,为平西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做了大量的工作。期间赖富先后担任平西游击支队参谋长、游击总队副总队长,冀中游击五支队支队长,北岳军分区六团二营营长、一分区司令部作战股长等。据清白口村原青年救国会主任魏元瑞老人回忆,当年游击队缴获了一门小钢炮,不知如何使用,赖富见底座像个碗口,刚好可以架到膝盖上,结果发射炮弹时的后坐力当场把他冲翻在地,大家这才明白了应该把炮固定在地上使用。在艰苦的战斗中,赖富逐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八路军指挥员。

  虎口拔牙。1942年,赖富调往最艰苦的平北抗日根据地,任军分区司令部作战股长。1943年下半年起到担任县支队长,率部活动在昌平、怀来、顺义地区。他采取声东击西的游击战术,出没于敌占区,抓敌弱点歼敌,速战速决。孙河伪据点位于北平城东北,即今天北京五环路外的孙河乡,时距北平城只有15公里。赖富决定敲山震虎,教训日伪。在向敌据点运动途中,黄昏时分遇到受日寇控制的红枪会的堵截,“刀枪不入”的红枪会众张牙舞爪地冲了过来,赖富命令部队猛打猛冲,沿路追击五华里。击溃红枪会后赖富率部继续前进,于夜晚接近孙河据点,迅速展开兵力,分两路发起攻击,20分钟全歼守敌,并迅速撤离。孙河之战震惊了京城日军。

  奇袭上仓堡。1944年秋,赖富担任平北两主力之一的四十团团长。为了坚持持久抗战,他响应党的号召,一边开荒种地,自给自足,丰衣足食。一边组织部队训练,看准时机消灭敌人。是年冬,赖富率部拔除了上仓大乡的敌中心据点。

  上仓堡位于海陀山和龙关县城之间“二道川”的中心地带,阻断我平北中心区与西北部根据地的联系,将我游击区分割开来。日伪军以此为依托,汉奸特务四处活动,搜集我军情报,抓捕抗日干部,残害无辜群众,破坏抗日政权,进行突袭或扫荡,蚕食我抗日根据地,赖富团长决定拔掉这颗钉子。时置三九隆冬,部队按照赖富制定的训练科目,顶风冒雪进行针对性练兵。为了锤炼部队的雪夜攻坚战术,他和部队一起整整训练了半个多月。

  上仓堡据点外围城墙坚固,不宜强攻,赖富制定了雪夜突袭的作战方案。一切准备就绪,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赖富率三个连队出发了。黑暗的夜晚能见度极低,战士们深一脚浅一脚行进在山路上。恶劣的天气麻痹了敌人,同时也为我攻击部队隐蔽接敌提供了有利条件,部队顺利按计划进入战斗位置。按照赖富的命令,一、二连的勇士们迅速翻过据点的外城墙,消灭了敌哨兵。然后迅速穿过村庄街巷,直抵中心据点围墙下,神不知鬼不觉地架起梯子爬上了角楼,四周角楼的敌人措手不及,乖乖就擒。赖富带主力扑入据点内,激战十五分钟结束战斗。此时三连按计划向北城门楼上的敌人发起攻击,敌人发现主据点已燃起大火,早已无心恋战,遂弃城楼而逃。由于作战方案制定周密,部队战前训练有素,充分利用自然条件,从而达到了出奇制胜的效果。此次战斗,缴获了大量的武器、粮食等战利品,而我军无一伤亡。

  1945年3月9日夜,赖富指挥四十团的两个连,在内应的配合下,又里应外合拔除了高栅子据点。我军仍无一伤亡,只用了两颗手榴弹就解决了战斗,生俘敌伪人员40多名。

  血战南梁。1944年春节前后,东山庙、上仓、高栅子、长安岭等据点先后被拔掉,海陀山西北部除龙关、三岔口、雕鹗据点外,我抗日根据地已连成一片。为了方便指挥平北军民向敌人反攻,军分区等平北首脑机关,于1945年初从深山区迁到河川区的蔡窑子。适逢春耕时节,四十团在距军分区司令部偏南约20里的赵家窝铺开荒种地。为防备敌人的袭击,四十团五连接受了保卫军分区司令部的任务,在蔡窑子村以北以东地区活动,派出一个排前出镇川堡北山,监视龙关敌人动向,连部率两个排驻守在司令部东部的南梁村,在山上居高临下监视雕鹗据点方向的敌人。

  驻龙关日军不甘心失败,是年4月5日,日军驻龙关的吉田中队200余人,又纠集伪军300余,直扑平北军分区司令部驻地,妄图消灭我平北军事指挥机关。上午10时,其前锋刚到南梁村,即与我负责分区警卫的四十团第五连接火。军分区司令部派通讯员快马加鞭,急调20里外从事生产的部队回援。

  清晨,在赵家窝铺开荒种地的四十团,突然听到从司令部方向传来激烈的枪炮声,赖富立即与团首长们进行研究,判断可能是敌人袭击我分区指挥机关。枪声就是命令,赖富决定“立即停止生产,迅速投入战斗,救援分区机关。”命令参谋长杨森率二连抄小路越过东山,经施家村从南侧火速增援,协同五连阻击敌人。赖富团长与王启刚政委率主力出河川经官庄子从北侧增援,政治部主任刘国辅配合地方动员担架队随后跟进,后勤处负责组织各单位立即做饭并送到前线,保证部队吃饭。

  在我援兵跑步前进时,敌已疯狂进行了两次冲锋。伪军们不愿恋战,放了会枪便偷偷地顺沟向雕鹗退去。日军仍在猛攻,五连的两个排奋勇阻击。二连赶到后立即向阵地发起冲锋,在南梁村西长约80米宽30多米的高地上,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双方短兵相接,用手榴弹对打,爆炸声连成一片,阵地上烟雾弥漫。日军以死相拼,我八路军战士勇猛杀敌,白刃格斗六、七个回合,战斗达到了白热化程度。赖富团长在阵地西侧的狐子窝山梁上指挥战斗,命令一连从行字铺方向包抄敌人背后。敌人被压下山头后,村干部白万里等立即带领群众将饭送到阵地上。战至黄昏日军溃退,狼狈逃回龙关。

  这次战斗,击毙敌人100余人,其中日军少佐以下80多人,伪军20多人。我方也伤亡100余人。虽敌我双方阵亡人数相当,但敌方战死的大部分是日本鬼子,被日军认为是最惨重的一次失败。此战我八路军将士骁勇善战,白刃格斗令鬼子胆战心惊。此后,龙关日军龟缩在城内,再也不敢出城“扫荡”。南梁战斗的胜利,揭开了平北抗日军民大反攻的序幕。

  据南梁村的老人们讲,当年增援的八路军,个个都打着花花脸,到了山下便拼命的往山头上冲,让鬼子们很吃惊。以前的八路军要么打了就跑,要么利用地形打阻击,向日军阵地上冲锋非常少见。原来当时部队正在搞军民联欢,扭秧歌的战士们都画了脸,接到战斗命令后抄起枪就跑步出发了,那还顾得上洗脸。后来此事被龙关的鬼子给神化了,说在南梁战斗中有花脸的天兵天将在帮助八路军。

驰骋草原的骑兵支队长

  张北会师。1945年5月底,为了向察哈尔省北部和草原进军,平北地委、军分区决定组建察北地分委和察北支队,赖富调任察北骑兵支队支队长。他率部从赤城马营出发,活动于崇礼狮子沟及沽源、张北一带,积极准备,蓄势待发,随时准备收复察北失地。7月,部队改称察蒙骑兵支队。

  从1941年春组建平北骑兵连,到后来的骑兵大队,经历近六年战火的洗礼,此时的骑兵支队已兵强马壮,成为平北除十团、四十团外的第三支主力。5月改编骑兵支队时,有三个骑兵连、两个步兵连和一个游击队。8月,已经发展到拥有五个骑兵连,三个步兵连,700多匹战马,1300余人的野战部队。

  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出兵远东。苏蒙联军西路集群司令员普列耶夫上将,率第二十七摩托化步兵旅、第三十摩托团、第七装甲旅、第三炮兵团及蒙古骑兵一部,快速向承德、张家口一线推进。

  9日,毛主席发出《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声明,要求要调动所有抗日力量,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反击。10日,朱德发出了总司令1号命令,要求“对解放区的所有日军及傀儡军队立即解除武装,然后将其占据的要地予以占领。”10日,晋察冀军区向各部下达命令,要求夺取日伪占领的城市。平北军分区命令骑兵支队收复坝上地区各县。

  12日,平北军分区接到聂荣臻、肖克、刘澜涛从延安发来的电报,称苏、蒙对日宣战,苏蒙联军可能直趋张家口,令察蒙骑兵支队沿张(家口)库(伦)大道与苏蒙联军联络。时骑兵支队各连队正分散在坝头一带发动群众,接命令后赖富立即收拢部队,并派骑兵分队先行出发。由于苏蒙联军是机械化部队,向南推进相当迅捷,14日已进占张北县城。15日,中央又发来电报,命令骑兵支队直接前往张北县城与苏蒙联军会合。部队进至距张北县城15公里的白庙滩一带时,遭遇从张北城方向仓惶出逃的伪蒙军二师残部,骑兵支队随即予以炮击,伪军如惊弓之鸟狼狈逃窜。16日,正式与苏蒙联军胜利会师,接管张北县城。朱德总司令从延安发来贺电。

  平北部队与苏蒙联军在张北会师并接管县城,在党史军史上描绘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是我党领导的八路军第一支与苏联红军会师的队伍,也是我军从苏联红军手中接管的第一座城市。电告中央后,中央又结合了之后曾克林部的消息,很快将“向北防御,向南发展”的战略方针,调整为“向南防御,向北发展”,迅速组织主力进军东北,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拉开了序幕。

  9月,以察蒙骑兵支队为基础,组建骑兵一、二团、三团,后整编为骑兵第三师。1949年开国大典上,由骑三师组成的骑兵方阵通过天安门广场,英武的平北骑兵接受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在之后的1950年、1951年、1952年,这支英雄的平北骑兵部队又连续三次参加了国庆阅兵。

  察北剿匪。察北地区解放后,赖富任察北军分区副司令员。当时察北地区刚刚从日伪长期统治下获得解放,各地匪患猖獗,剿匪任务十分艰巨。毛主席曾几次发电询问和指导察北地区剿匪情况:“察北剿匪工作进展如何,甚念”。指示聂荣臻元帅“必须将发动群众解决土地问题与剿匪任务联系起来,方能达根除匪患目的。”“至要至要”。为保障新生的人民政权,保护群众生命财产,赖富采用奔袭、追歼、围剿等战术,多次率骑兵出击剿匪。

  寒冬腊月,凛冽的白毛风在草原上肆虐,刮到脸上如同刀割。赖富率领骑兵1团的勇士们,冒着零下三十多度的严寒出发了。他们在雪地上连夜急行军百余里,拂晓时分到达康保、化德交界处的大小英图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藏匿在草原山壑深处村庄中土匪发起突袭,三百余名土匪在睡梦中就成了俘虏,匪首王宝善被生摛。

  在追剿王英、刘明匪帮的歼灭战中,赖富率骑兵一团猛冲猛打,追击逃匪120余里。最后将该股土匪200余人全歼,缴步枪72支,轻机枪1挺,子弹16700发,战马87匹。我无一伤亡。追击中由于跑的过猛,骑兵一团累死了四匹战马。战斗中马匹都无法承受这种极限的挑战而倒下了,而我们的骑兵将士们需要何等的勇气和坚韧的毅力。他们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挑战生命承受的极限,为保百姓平安而一门心思的杀敌,不管条件多艰苦任务多艰巨,他们都无怨无悔。经过一年的努力,剿灭各类匪徒2000余,基本肃清了察北匪患。

共和国首任特种战车师长

  从马背走上战车。1946年9月,赖富离开察北,任北岳军区六分区副司令员,后升任北岳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为围攻大同之敌,配合解放北京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大同的和平解放,赖富兼任大同市警备司令、中共大同市委委员。他积极组织干部随军南下,并亲率400余人的干部加入南下大军,参加了渡江战役。在担任安微宣城军分区司令员期间,重点建立地方武装,肃清了隐藏在该地区的匪特。1950年任三十二军副参谋长期间,参加了闽东剿匪。

  1951年2月起,担任我军第一支水陆两栖特种坦克师师长兼党委书记。当时我军共有4个坦克师,水陆两栖战车当时在世界上也是新奇的武器装备。赖富从一个马背上的司令员到战车上的师长,而且还是水陆两栖特种坦克师,对他来说在技术和战术上都无疑是相当大的挑战。他积极参加坦克技术学习,向专家请教坦克作战经验,向有经验的教官和战士学习操作常识,向起义的老兵中的技术骨干了解战车的技术性能,潜心研究水陆两栖装甲部队与陆军协同作战的技术和战术。他积极抓紧部队建设和训练,在近一年半的时间内,部队已拥有特种坦克387台,培养各级指挥官和乘员、机械师等5000多人。

  1952年6月,赖富率战车26师师部上任华北军区装甲兵参谋长。1955年2月,华北军区改为北京军区,赖富继续担任军区装甲兵参谋长。为加速国防建设,上级命令军区装甲兵司令部,第一批组建4个坦克自行火炮团。时国家初建,百废待兴,赖富参谋长克服各种困难,大家群策群力,第一轮超额完成10个团的建制。并抓紧坦克编练基地的建设和各级技术战术的培训工作。第二轮又完成了10个坦克自行火炮团的组建工作。赖富和军区装甲兵司令部一班人的出色工作,保障了我军新组建的坦克部队迅速开往朝鲜前线。

  五十年代,赖富多次担任国庆阅兵坦克部队总指挥。1953年5月,赖富再次受命担任建国4周年庆典坦克部队阅兵总指挥,时恰逢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凯旋归来,国庆阅兵的意义更加深远。他带领参训部队宣誓“扬我新中国之威,耀我坦克兵之武!”他同坦克部队同吃同住同训练,圆满完成了受阅训练任务。

1956年至1957年他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装甲兵系高级速成班第一期学员。从小因家境贫穷只上过一年私塾的他,他凭着老红军本能的韧劲,克服了文化水平低的困难,啃下了一个个学习上的难题,终于以优异成绩圆满完成各科学习,刘伯承元帅亲为他自签发了毕业证书。老红军赖富,建国后长期战斗在装甲兵建设的岗位上,为我军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夫人、三个子女及儿媳和他一样,全家六人战斗在装甲兵部队,成为光荣的装甲兵之家。

  1955年9月,赖富被授予大校军衔,并荣获三级八一勋章, 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荣获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991年11月2日,赖富同志永远离开了他眷恋并滋养他的平北大地和敬仰的人民。赖富早在1986年就立下遗嘱:“要将骨灰撒到以海陀山为中心的平北大地”,因为那里有和他一起战斗过的战友和群众,有为掩护他牺牲的战友,他要永远和他们长眠于此。11月23日,子女一行10人来到大海陀村,村支书派的向导带着砍刀在前面开路,引领他们上山。他们冒着严寒登上海陀山,轻轻地将父亲的骨灰撒向山峦、河流,撒到青松之下,完成了父亲的遗愿!

  2015年7月,子女将赖富生前用过的老花镜、笔、尺等安葬于凤凰山生命纪念园之《功勋园》,让赖富与生前平北抗战的老战友们永远相伴在一起。夫人尹声波相约,百年后到《功勋园》与赖富相伴。墓碑为大理石深浮雕,赖富骑在战马上眺望着平北的山川,展现了他当年在马背上战斗的光荣历程。卧碑上雕刻着一辆我国自主设计的第一代59式主战坦克,上方的六颗星,代表全家六位坦克兵组成的“赖富号”。黑色的主、卧碑之前,配以汉白玉橄榄枝、和平鸽,传递出珍爱和平的心声。

分享 :